青岛市市北区总工会打造“2+3”职工维权 特色联动闭环工作模式
为完善职工维权工作长效机制,提升维权工作规范化、制度化的水平,更好地满足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市北区总工会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打造“2+3”市北工会职工维权联动闭环工作新模式。

市北区人口密度较高,辖区内小微企业、商贸零售业个体工商户众多,职工维权服务面临多重挑战,区总工会2019年以来大力推进法律援助机构实体化建设,构建以“两个机制、三个平台”为载体,建设集职前普法教育、集体合同签订、法律维权、困难救助的为一体的全程闭环维权工作链。建立工会法律维权、劳动仲裁预先调解、法院委托劳动争议调处三位一体的一体化维权体系,聘用律师服务团常年提供法律服务,确保职工在任一维权节点都能得到工会法律援助。

市北区总工会通过“2个机制”筑牢法律基础。建立健全工会维权体系,源头预防是关键,探索开展“职工入职前普法教育工作机制”和“集体合同签订指导服务机制”,与街道工会和律师团队合力,通过线下发放法律宣传册、送法到企业、普法大讲堂,线上依托“两微一端”平台进行普法教育工作;职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,对辖区企业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开展提供法律咨询,确保企业依法履职,保障职工合法权益,以“2个机制”筑牢法律基础。
市北区总工会构建“3个平台”确保维权顺畅。区总工会在打造职工法律维权服务平台、专人专岗为职工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等服务的基础上,还在区人社局劳动维权受理调解中心设立工会法律援助岗,在区人民法院设立劳动争议调处室,在山东众诚清泰(青岛)律师事务所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室,以工会法律维权服务、劳动仲裁预先调解、法院诉前劳动争议调处“3个平台”构建起三位一体维权体系。
为保障“2+3”维权闭环模式顺利实施,市北区总工会设立了“4项制度”保障模式闭环。区总工会建立职工维权联席会议制度、工作总结汇报制度、督查制度和兜底救助制度等四项制度,切实预防化解矛盾。通过联席会议,明确各单位、部门职责,研究协调解决职工维权工作中重大事项和突出问题;及时总结上报维权工作,确保维权工作实效;设置结果和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督查制度,督促维权工作落到实处;发动爱心企业设立专项基金,对四类无法获得劳动争议赔偿的困难职工实行兜底救助。

去年以来,青岛市北区总工会通过走访调研,发现大量职工维权案件已经过仲裁、诉讼,却因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导致案件不能执行而依法终结,职工“胜诉无果”的现象不在少数。为此,区总工会发动区域内工友创业联盟的150余家爱心企业在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,对无法获得劳动争议赔偿的四类困难职工,开展专款专用的兜底救助工作。职工满振文此前工作的酒店因经营不善倒闭,法院依法判决的31575元工资拖欠3年迟迟无法兑现。满振文妻子常年接受治疗,年幼的儿子尚在读书,家庭十分困难。今年6月28日,满振文来到区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,当日就得到区总工会15000元兜底救助的承诺。
建立兜底救助制度一方面可以保障民生,增加职工依法维权的积极性,避免职工消极维权、极端维权的发生。让职工走向维权时有路,胜诉无果时心安,有效增强了职工维权时的勇气与底气。市北区总工会建立兜底救助制度促进社会和谐,起到了社会“润滑剂”作用。另一方面,在经济大环境下,面对部分经济困难企业,经调查后发现被执行人确实存在“有心无力”的情况的,市北区总工会为维权职工实施兜底救助,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。该项制度实施后既纾解了困难职工的现实之难,也可以助力被执行人解决燃眉之急,实施兜底救助是惠利各方的有益之举。从社会责任层面来看,市北区总工会发动150余家爱心企业在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,是“维权无果”职工实施兜底救助的资金后盾和最后保障,这也能够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,能够推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。兜底救助制度作为一项人性化举措,具有多重积极意义。

区总工会主席王明世说:“通过维权联动闭环模式,进一步化解了劳动领域风险、减少因劳资纠纷引发的信访隐患,以维权促维稳,实现了政府、企业和职工的三方满意。”市北区实施“2+3”闭环维权模式以来,累计为568人次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,劳动争议案件同比下降35.12%,已发生案件办结率提高22%。市北区总工会将继续提高工会维权工作的规范化、法治化水平,为市北区开展“七大攻势”提供坚强保障,为青岛建设开放、现代、活力、时尚的国际大都市贡献工会力量!













